坐月子的来历
坐月子又叫做月子、产褥期。我国从古代至今一直都要坐月子,那么我们的月子最早的起源是哪里,古人是怎么坐月子的,我们为何要坐月子?
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《礼记内则》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,称之“月内”,是产后必须的仪式性行为。先秦时期对妇女社会地位尊重的一种体现,月子一般都是由女人来坐。
坐月子的习俗
坐月子期内 ,民间是比较讲究的 ,主要是要照顾好产妇与婴儿的身体,怕闹出月子病来。坐月子的习俗根据地域各有不同,但总体上还是大同小异。如三日之内不准下床,一月以内不许出房门,只准在室内吃、住。守在房内调养,直到满月后(一般为30天)才出房门。坐月子期间,产妇享受最优厚的待遇:周全的服侍、好的饮食、充分的休息,成为全家人都围着团团转的中心人物。
坐月子期间,产妇要比平时多加衣服,前额要用帕子遮住,怕受风。坐月子期内,吃食要有节制,尤其是不能食太饱,不能吃生冷食物。
坐月子期内,禁止产妇干活,怕干多了弄成劳疾,禁止产妇洗头、禁止产妇洗冷水等。
外国人坐月子吗?
世界各地都有关于产后护理的一些传统做法,不同国家坐月子的方式大同小异,比如多数要求卧床休息和保暖,加强产妇营养等。这应该是过去的生活和认知水平太低造成的;而坐月子吃的食物往往差异巨大,这显然是各地饮食的多样性导致的。
为什么要坐月子
产前孕妇担负着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,母体的各个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。
1、子宫肌细胞肥大、增殖、变长,心脏负担增大,肺脏负担也随之加重,妊娠期肾脏也略有增大,输尿管增粗,肌张力减低,蠕动减弱。
2、其它如内分泌、皮肤、骨、关节、韧带等都会发生相应改变。
3、产后胎儿娩出,母体器官又会恢复到产前的状态。
4、子宫、会阴、阴道的创口会愈合,子宫缩小,膈肌下降,内脏复原,被拉松弛的皮肤、关节、韧带会恢复正常。
这些形态、位置和功能能否复原,则取决于产妇在坐月子时的调养保健。若养护得当,则恢复较快,且无后患;若稍有不慎,调养失当,则恢复较慢,还会有产后疾病。
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多,加上出汗、腰酸、腹痛,非常耗损体力,气血、筋骨都很虚弱,这时候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,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,因此产后必须坐月子才能恢复健康。正如民间俗语所言“生儿好比爬血山,满月才过鬼门关”,这段时间的生活作息调养得当与否,直接关系到产妇未来的身体健康民间普遍认为,如果产妇在该阶段能进行科学适量的休息、进补和锻炼,产妇身体是可以恢复甚至超越孕前状态的,相反如果没坐好月子,则会为未来健康带来隐患,落下难以治愈的“月子病”。
再则,从社会学的论点来看,坐月子是协助产妇顺利度过人生转折,因为婴儿产出让身体、生活有所改变,从人妻到人母、从外人到家人,坐月子的仪式促使产妇进入神圣地位,周边的人甘愿为她付出,产妇趁此机会发泄累积的不平情绪,消除长期积劳。无论是产褥期或坐月子,都意味着产妇要卧床休息,调养好身体,促使生殖器官和肌体尽快恢复,更多信息欢迎咨询澧县东方幸福国际母婴月子会所!